药品回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药品回收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耐药了剩余药品怎么办?规范处理渠道 + 科学指引,守护用药安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:2025-10-29浏览次数:27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服用一段时间的抗生素后,医生说产生了耐药性,需要更换药物,家里还剩不少没吃完的药,扔了可惜,留着又不能用,到底该怎么处理?” 近期,不少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遇到了药物耐药后剩余药品处置的难题。记者从药监局、各大医院药学部门及药品回收机构走访了解到,耐药后的剩余药品处理有严格规范,随意处置不仅可能造成资源浪费、环境污染,还可能因不当使用或流入非法渠道引发安全风险,目前已有明确的科学处理路径可供选择。
核心认知:耐药药品为何不能 “随意处置”?
“药物产生耐药性后,意味着该药品已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起到治疗作用,继续使用不仅无效,还可能延误治疗时机,甚至加重病情。” 北京协和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李敏强调,这是耐药药品首要的处置原则 ——不能继续服用。此外,耐药药品若随意丢弃,含抗生素、激素等成分的药物可能渗入土壤和水源,破坏生态平衡;若转赠他人,受赠者可能因不对症用药或不了解耐药风险,导致治疗失败或产生新的耐药性;更有甚者,部分处方药若流入非法倒卖渠道,将对药品市场秩序和公众用药安全造成极大威胁。
据药监局发布的《药品安全风险提示》,2024 年全国因随意处置耐药药品引发的用药安全事件虽较往年下降 15%,但仍有超三成患者存在 “将耐药药品留存家中”“转赠亲友” 等不当行为,亟待加强规范引导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
